close

  7月5日下午4時58分,由漢口開往蘭州的T192次列車準點從漢口站緩緩駛出。卧鋪車廂里,武漢塔里木清真飲食公司11名維吾爾族員工坐在一起。
  這是開往故鄉方向的列車。他們的家鄉在新疆喀什地區岳普湖縣,那裡距離武漢約5000公里。回新疆的車票,公司提前20天就給大家預定好了。這是公司的一項福利:暑期探親,路費全包。
  自2005年暑假開始,24歲從武漢大學創辦清真餐廳起步的在校大學生庫爾班江·泰吾克力,首次回家鄉招聘本民族兄弟來武漢就業,十年間他創辦的塔里木清真飲食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多民族和諧相處、團結互助的大家庭。
  目前公司170餘名員工中,有維吾爾族、回族、撒拉族和漢族,他們不僅成為支撐12所高校17家清真餐廳正常運轉的基本力量,而且走上了民族融合的致富之道。
  在員工眼裡:“庫總不僅是大哥,更是靠山”
  “我把孩子交給你,你該不會把他帶到內地給賣了吧?”
  2005年夏日的一天,艾買提江的媽媽——艾迪瓦罕大嬸一直用疑惑的眼神緊盯著站在面前的庫爾班江。她很擔心即將遠行的兒子會不會流落街頭淪為小偷或者被人騙去賣羊肉串。
  艾買提江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只讀到小學四年級就輟學回家跟著爸爸學做饢。自從到武漢大學清真食堂工作以後,庫爾班江是艾買提江最親近、最貼心的大哥。
  第一次遠離家鄉,因為語言不通、環境不熟,深感孤獨的艾買提江幾乎天天想家、想媽媽,庫爾班江常常來安慰他,還同意讓他提前預支一個月工資寄給媽媽,讓她放心。
  漸漸地,艾買提江堅定了留在武漢的決心。他工作主動,勤奮好學,除了做饢,他還學會了切菜、炒菜等多種廚藝。2006年暑期放假,艾買提江第一次回家探親,便興奮地向村裡的年輕人講述他在武漢的所見所聞。在新學期快要開學的時候,他把哥哥和弟弟先後都帶到了武漢。
  如今,艾買提江三兄弟都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清真餐廳工作。他們的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每個人都蓋了新房、娶了媳婦,在老家購置了汽車、拖拉機,還把媽媽接到武漢來小住。今年他們在武漢又新買了一輛商務車。
  “庫總不僅是關心我們生活的大哥,也是值得我們信任的靠山。”艾買提江打算在武漢長期留下來,“我要讓孩子在這裡上幼兒園、上小學和中學,將來還要在這裡上大學。”
  回族小伙子馬軍有相同的感受。
  來自青海海東地區的馬軍,8歲那年父母離異,在跟隨父親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便獨自出來闖盪。
  經朋友介紹來這兒工作以後,缺少親情關愛的馬軍從庫爾班江那裡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溫暖。在庫爾班江這裡,他不僅找到了工作,還找到了事業新的起點——他從最初做拉麵的打工者成為清真餐廳獨當一面的負責人,後來又成為協助庫總工作的辦公室主任,專門負責對公司下屬餐廳的檢查、督導和考核工作。
  每當馬軍表示感激之情,庫爾班江總是淡淡一笑,拍拍馬軍的肩膀,“別想這麼多,我們是親密無間的好兄弟!”
  在維吾爾族學生眼裡:庫總不像老闆,更像學長和老師
  這個學期,今年34歲的庫爾班江幾次作為特邀嘉賓,先後出現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與新疆籍學生交流的現場。
  有過和少數民族學生相同經歷的庫爾班江非常願意出席這樣的活動,“我有責任幫助新疆的學弟學妹們儘快融入學校、融入社會”。
  在巴依阿瓦提鄉長大的庫爾班江,和當地許多小巴郎子一樣,從村裡的小學讀到鄉裡的初中,再讀到縣裡的高中。在完成了人生初級的“三級跳”後,199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沒有靠山,一切只能靠自己努力!”庫爾班江從小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雙語教育,直到在新疆農業大學上預科班的時候才開始接觸漢語。結果在第一年學習結束時,他的漢語水平測試(MHK)成績便從最初的1級一躍到最高的8級。第二年,他把主攻方向對準外語,大二那年又順利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儘管這樣,庫爾班江感覺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因為語言障礙、環境不適、學習困難等種種原因,從新疆來內地讀書的一些少數民族學生習慣扎堆兒單獨在一起,而不去參加班集體活動。
  庫爾班江用心開導他們,“進入校園,首先就要盡可能地走出所屬民族學生的小圈子,積極走進班集體的生活,和更多的漢族同學一起生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提高漢語的聽說能力和學習成績”。
  武漢大學醫學部2013級新疆籍學生有50多人,可是一學期結束後,今年又有30多名其他專業的新疆學生申請轉入醫學專業,學醫人數一下子猛增到80多人。庫爾班江聽說這一信息後有點著急。
  交流會上,他十分認真地告訴學弟、學妹們:“學醫固然是一個很好的專業,但是大家認真想過沒有,如果都擠在一起學醫,將來回去後留給你們的工作崗位能有多少?我們新疆正處於一個大發展的階段,需要機械、建築、計算機、金融等多方面人才,大家的眼光一定要放得更長遠、更寬廣一些。”
  新疆人眷念家鄉,當地老百姓有一種說法,“寧願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饢,也不願意一個人跑到遠處去吃肉”。庫爾班江告訴同學們:“這種狹隘的觀念還是與新疆地處邊疆、環境相對封閉有關。現在都是全球化的時代了,我們不能因地域的劃分限制了個人事業的發展,能留下來的同學應該儘量留下來。”
  武漢大學今年畢業的33名新疆籍大學生,有11名考上了研究生。這也讓正在武漢大學經管學院讀MBA的庫爾班江十分高興。庫爾班江的現身說法讓新疆籍學生容易接受,在他們的眼裡,清真餐廳的庫爾班江不像是老闆,更像是學長和老師。
  在庫爾班江心裡:促進民族融合是個大事業
  今年6月4日,中國青年報首家刊發了庫爾班江在湖南、湖北12所高校創辦17家清真餐廳的消息,各媒體也紛紛跟進。一時間,庫爾班江成了知名的新聞人物。全國各地邀請他去大學辦清真餐廳的電話、短信特別多。
  庫爾班江笑著說,從我的本心來講,我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個電氣工程師,從來沒有想過要當什麼創業者、企業家。再說,賺錢也不能選擇在學校辦清真食堂,客流量有限,價格壓得很低。從西部來的少數民族學生大多數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價格太高,他們就吃不起了。
  當年庫爾班江辦清真食堂,是因為很多大學沒有適合少數民族學生的飯菜。
  庫爾班江無論如何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嘗試,竟讓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徹底調轉了一個方向。對國家關於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和政策,他一向非常留意。他註意到,由中央2000年啟動的內地新疆高中班辦班14年來,已經歷了11次大規模擴招,招生規模從最初的每年1000人達到現在的9000多人,從今年起又擴大到1萬人。照此計算,每年在內地讀高中的學生總數將達到4萬人。
  今年先後發生在昆明、烏魯木齊的暴恐事件,曾讓庫爾班江深感擔憂。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進一步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又在北京舉行。好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中央的堅強決心和多重舉措讓他感到,吸引新疆更多的年輕人來內地學習、就業,將成為一個大趨勢。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要想留住一個人的心,先要管好他的胃。”庫爾班江堅定地相信,少數民族學生吃飯不是個小問題,事關民族融合的大事業,把清真餐廳在全國高校全面鋪開的事業,一定大有希望。  (原標題:“我們是親密無間的好兄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y89wyrx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